用户4333575307104
![]()
么在晋城看不上高水平的好戏?晋城戏迷经常哀叹说:“在晋城(包括城区和泽州县)看不上好戏”。为什么看不上好戏呢?
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原因:现在一台(七场)好戏价格在十多万到二十多万。大多数村子没有集体企业,或者村子周边没有煤炭类企业,靠村子负担这二十多万唱台戏,村集体拿不出,村干部会认为不值得。尤其是今年各行各业都不景气,以前一些富裕的村子现在也在申请下乡戏。泽梆和鸣凤反过来调过去的看这两个剧团的戏。晋东南最好的剧团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除了有时在大剧院和歌舞剧院有几场演出外,几乎看不到晋梆的戏。下乡是针对全晋城市的,且指标有限。能不能申请上,还得靠关系说话。申请不上下乡戏,自身又唱不起戏,而村民又有看戏的需求,怎么办呢?只能找一些民营剧团,本地的,外地的都有,尤其是一些河南一些豫剧团,全团二三十人,价格二、三万元。也算是走了一个过程。
那好剧团都去了哪里了呢?长治。戏迷们都有群,经常会在群里看到消息,长治某个村唱晋梆,某个村唱漯河豫剧团或者河南豫剧院的戏。晋城戏迷要想去看,就得跑远路,去不了就只有眼红的份了。因为长治地方大,县区多,企业多,戏曲氛围比晋城浓厚的多。关键长治一些地区有一个传钱唱戏的风俗,比如长子、壶关一些地方的村子,今年是什么属相的年,就由该属相的人传钱(集资)唱戏,具体数目根据村子大小,人口多少而制定,村子小的,则由村子24周岁以上72周岁以下所有人都有任务,但具体多少没有硬性规定,青壮年多点,老年人少点。人口大村,本轮一个属相的男子就能唱一台戏,有的村则要唱两台戏或者唱一台戏说一场书,主要就是36周岁和48周岁的人。而且大家在这件事情上出钱毫不含糊,都是几千一万的出,这在晋城几乎不可想象。
为什么去长治?因为长治有市场,有人出商业演出的钱。剧团也要生存,也要给演员发工资发福利,还得想办法留得住演员,就得多挣钱,提高演员的薪资待遇。有时候会出现晋城的几个剧团同时在长治演出的信息,晋梆,鸣凤,泽梆,高平大小团全在长治的奇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