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飞扬羊
2026晋城更新图鉴:这些片区征地启幕、旧改提速,8万居民将迎新生活
2026年的晋城正沿着“一体两翼,六大组团”的空间布局加速城市更新,土地征收的有序推进与旧楼改造的精准落地在中心城区及各县域同步铺开。这场锚定“太行山水宜居宜业宜养城市”目标的变革,从老城街巷到新区地块,用一个个具体项目勾勒出城市品质升级的清晰脉络,8万居民的生活将因此迎来实质性改变。
土地征收成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核心抓手,多个重点片区的征收工作已明确2026年关键节点。阳城县凤凰街改造工程的土地征收进入收尾阶段,这条东起新阳街西门口、西至左岸大道的核心道路,全长1026米,规划红线宽40米,局部范围适当外展,涉及的非居民房屋征收将在2026年2月28日前全部完成,为市政设施完善与人居环境改善扫清障碍。作为“城市魅力西门户”的西北环沿线区域,11.6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内,土地征收正按“一带三核心”布局推进,康养服务核心与商贸产业核心地块的征收已完成公示,2026年将重点完成泽州路至中原街段300-500米范围内的用地整合,保障环城生态绿链与配套路网建设。
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匠园区的征地工作则聚焦产业升级需求,东田石、南田石、青阳章、耿窑等村庄的土地征收已启动前期登记,征收土地中40%将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2026年上半年完成土地交付后,将同步启动标准化厂房与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助力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在中心城区“东翼”的金村新区周边,为支撑教育名城建设的征地工作正有序开展,规划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块征收已完成补偿测算,2026年三季度将交付土地,确保学校2027年如期招生。
征地补偿的规范落实筑牢民生底线。按照“先保障、后建设”原则,被征收人的补偿资金需在公示后90天内全额兑付,户籍在村的外出务工人员及外嫁女均纳入安置补偿范围。阳城县凤凰街项目已提前完成首批补偿兑付,失地居民养老保险同步办理;西北环片区创新采用“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双选项,置换房源优先匹配15分钟生活圈内的新建住宅,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旧楼改造则以“一小区一方案”的精度刷新老城面貌。城区东街北片区13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将在2026年全面竣工,这个总投资4118万元的项目覆盖新泽小区、塑料厂小区等22栋楼572户居民,5.84万平方米的建筑将完成全方位升级:屋顶防水补修、外立面粉刷同步进行,给水、污水、供热管网全面更换,强弱电线路入地整治“蜘蛛网”乱象。改造中还针对性增设非机动车停车棚与充电桩,重新规划32个机动车停车位,配套更新安防门禁与健身器材,让建成多年的老小区适配现代生活需求。
多个成片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推进。西街北片区的晋钢小区、阳光小区已完成施工招标,2026年将重点解决墙体开裂、管网老化问题,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标准改造路面排水系统;钟家庄太行路沿线小区则聚焦适老化升级,在单元门口加装无障碍坡道,公共区域增设休息座椅与紧急呼叫装置。这些改造项目均严格遵循“里子面子一起改”原则,既改善居住硬件,更补齐功能短板。
城中村改造成为连接老城与新区的纽带。城区北石店镇孙村村、鸿春村等10个村庄的改造进入关键阶段,2026年将完成回迁楼主体施工,这些项目配套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及便民超市,其中牛山村回迁区还将接入中心城区绿道系统,实现“居住+休闲”功能融合。阳城县南部片区城中村改造的回迁安置楼已进入地下车库施工阶段,2026年底将完成主体封顶,同步建成的智慧停车设施可提供200余个机械停车位,缓解区域停车压力。
资金与政策保障为更新行动托底。市级财政统筹40亿元专项资金,联动社会资本形成多元融资渠道,确保所有项目按节点推进。“安置房品质不低于商品房”成为硬性要求,丹河新城周边的城改项目中,回迁房与商品房共享绿化景观和社区配套,让拆迁居民享受同等品质生活。
2026年的晋城,没有模糊的规划蓝图,只有正在推进的施工项目、即将交付的回迁楼房、逐步焕新的老旧小区。从凤凰街的道路升级到东街北片区的楼院改造,从金匠园区的土地征收到西北环的功能重塑,这场关乎城市未来的更新行动,正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书写着宜居晋城的民生答卷。当旧楼变新居、荒地变热土,太行山下的这座城市,正在更新中实现能级与温度的双重提升。
